每周一、三、五,在江苏苏州九龙医院的血液透析室内,总会传出悦耳的口琴声。透过病房玻璃,可以看到两个耄耋老人,老太太给病床上的老伴吹口琴,病床上的老伴跟着节拍挥舞着手,两人忘情地沉浸在悠扬的琴声里,引得病友不时投来羡慕的目光。
口琴解烦忧
躺在病床上做透析的是87岁的杨德友,一旁吹口琴的是比他小三岁的老伴童隆堡。4年前,杨德友患上了尿毒症,要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。没有生育儿女,于是童隆堡担负起照顾老伴的全部重任。每次做透析,她都会全程陪着老伴。透析时候,为了安慰老伴,童隆堡总是紧紧攥着他的手,给他讲笑话,回忆往事。
有一次,在做透析时,另外一位老年病友用手机放起了经典音乐《友谊天长地久》《孤独的牧羊人》,醉人的音乐让杨德友放松了许多。
看到老伴被音乐迷住了,童隆堡突然生出一个想法,她和老伴都喜欢口琴,更喜欢用口琴吹奏那些经典老歌,在透析时,不妨把口琴带过来。
下次陪老伴做透析时,童隆堡悄悄把口琴揣进口袋里,老伴开始做透析后,童隆堡摸出口琴,杨德友眼睛顿时亮了。童隆堡娴熟地吹起了那首《友谊天长地久》,杨德友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伴唱,但他可以挥舞右手跟着老伴的琴声打拍子,心里默默地跟着唱。
4年来,童隆堡陪伴老伴做了500多次透析,那支口琴每次都陪伴着他们。而在老夫妇半个多世纪的婚姻岁月里,口琴更是他们爱情的见证。
口琴伴人生
童隆堡和老伴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,他们当年的婚姻却是“闪婚”。童隆堡30岁那年,经人介绍认识了杨德友,两人志趣相投,一见钟情,相处6个月就结婚了。双方家庭兄弟姐妹多,经济不宽裕,两人没有举办像样的婚礼,结婚仪式很简单,没有婚纱,连结婚照都没有拍。
然而,婚后不久杨德友就调往苏州望亭发电厂。而童隆堡在南京二条巷小学教书,她是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,每个年级、各个科目都教。童隆堡和杨德友那时都以工作为重,想要请假并不容易,只有节假日才能见上一面。大多数时候是童隆堡坐10小时的火车去找丈夫,那时望亭还十分荒凉,杨德友还没分房子,夫妻俩只能在招待所相会。夫妻俩志趣相投,喜欢看电影,听音乐。结婚后,他们在南京大华电影院看电影,电影的名字叫《魂断蓝桥》,主题曲就是《友谊天长地久》,这部电影他们看了好多遍,更喜欢《友谊天长地久》这首歌曲。
1974年,为了结束两地分居生活,童隆堡主动调到望亭发电厂子弟学校工作,夫妻俩终于可以朝夕相处了。從繁华的大城市来到位置偏僻的发电厂,童隆堡从不抱怨。到望亭发电厂子弟学校工作后,童隆堡工作认真敬业,每年都被评为模范教师,平时把学习不好的小朋友带到家里辅导功课,有时还把学生留在家里吃饭。
1980年,童隆堡和丈夫到上海南京路玩,逛乐器店时看到口琴,非常喜欢,一下买了两个,一人一个。平时在家,夫妻俩一起吹,口琴成了他们的“爱情信物”。
退休之后,他们每天早上都会到阳台上晒太阳,常常拿个歌本,两人一起吹口琴。
婚姻是他们的最大财富
虽然两人无儿无女,但杨德友和童隆堡的感情十分深厚。调到一起后,童隆堡被丈夫当成公主来宠,因她名字里有个“堡”字,丈夫平时喊她“宝宝”,怕她累,家务活从不让她做。杨德友厨艺很好,童隆堡尤其喜欢吃他做的红烧肉。童隆堡40岁那年,患了食管憩室的病,只能吃流食,杨德友陪着妻子喝汤,吃流食,一连吃了好多年,直到妻子病好为止。
童隆堡和丈夫都喜欢旅游,由于平时比较忙,只有在节假日才能到附近走走。退休后,他们到处旅游。童隆堡属牛,每到一个旅游景点,只要有与牛有关的纪念品,丈夫都会买下来。童隆堡很享受夫妻同游的美好时光,平时没事经常翻看他们旅游时的照片。
患尿毒症后,杨德友情绪低落过一阵子,甚至有放弃治疗的打算。童隆堡再三劝慰丈夫,流着泪说:“如果你不想治了,那我也不想活了!”为了老伴儿,杨德友下定了治疗的决心。尿毒症患者透析后身体很虚弱,童隆堡不让丈夫做任何事情,家务她都承担了下来。
从2017年12月开始,童隆堡每次陪老伴去做透析,都会拿个本子,每当医生过来给老伴量血压,童隆堡便拿出本子,记下老伴的体重、血压、血液流量等信息,已经记了整整3大本了。有时候医生不记得老伴的数据,要去查信息,童隆堡就会拿出本子让大夫看,大夫称赞童隆堡是个有心人。
不少尿毒症患者做完透析就得坐轮椅,杨德友能自己走路,不用人扶,这让童隆堡非常开心,直夸老伴身体棒,肯定能创造奇迹。
每次杨德友做透析,医护人员都看到老夫妻总是手牵着手,每次做透析,老奶奶总是吹口琴给老爷爷听,老爷爷睡着了,老奶奶深情地凝视着他,这样的场景让在场的人无不动容。
很多人当面称赞童隆堡和杨德友的爱情,杨德友动情地说:这辈子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个好老伴儿。童隆堡也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幸福:能遇到这么好的丈夫,此生无憾!